2018年4月2-3日,在我校心理学系成功举办了2018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理学院心理学系分论坛。理学院胡天生书记、理学院李宏汀副院长以及心理系王笃明主任,对青年才俊的学术研究能力予以肯定并寄予厚望,将以此为契机,站在“三甲子”的起点上,围绕学校五位一体的办学理念,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线,共创“七个一流”的崭新浙理。本次论坛邀请了国际上在不同的心理学方向的青年才俊共聚浙理心理系,我系师生反响热烈,与青年学者积极互动,进行了有关话题的探讨和交流。

理学院心理系分论坛合影

方霞博士做学术报告
4月2日下午,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方霞博士为我们作了关于面孔识别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背景差异,人们对面孔面部表情识别的解读存在可能的差异,方博士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跨国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这一研究假设。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赵凤青,她为我们做了关于学困生和老年人刻板印象的报告,报告内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在学术界,对于“学困生”的定义总是存在争议,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帮助和推进这类人群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颇有研究价值。心理系的在读研究生李潇同学积极与赵博士探讨了有关刻板印象威胁因变量,控制变量的问题。国外的研究中大多因变量材料是GRE数学部分试题,控制变量则是被试原始的GRE考试分数。但国内的高考试题,因为不同省市的卷子不同,难度不同,所以因变量选材会比较困难。第二位报告人是我系毕业生,现于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的肖乃奇,肖博士在发展教育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他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婴儿认知方面的学术报告,包括面孔情绪和物体运动等,他的报告激发了在场学生的研究热情。

心理系研究生与青年学者交流互动
下午的分论坛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罗程文和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张睿作学术报告。罗博士分享了题为《面部表情后效与自闭倾向的关联》的报告,讲解了面孔表情,介绍了bubble technique和面孔信息再认。张博士做了关于不宁腿综合征和与神经递质如多巴胺GABA有关的认知控制的英文报告,该研究首先向大家讲述了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特点,提出了科学问题:是否GABA参与了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加工?通过GABA的频率的检测、认知和工作记忆相关的试验等验证了假设,也对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设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罗程文作学术报告
(通讯员:沈老师 白同学)